中秋赏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浪漫仪式。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以诗词寄情,将月光下的思念、孤寂、欢聚与哲思凝练成句。今天,我们就从30首经典诗词中,精选那些关于中秋赏月的诗词佳句,带你感受跨越千年的月色之美。
—
一、月圆人聚:中秋的团圆与温暖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明·徐有贞《中秋月》)
中秋的月亮为何格外动人?由于它总与团圆相连。徐有贞的词句道出真谛:月亮的圆缺不必计较,珍惜眼前的人间温情才最重要。苏轼的“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中秋月》)更是戳中人心——与亲人共赏的月光,或许一生难再,此刻的相聚便是永恒。
而唐代张南史的“秋夜月偏明,西楼独有情”,则让人想起与知己把酒言欢的夜晚。月光再亮,不及心中那份暖意。
—
二、月色孤清:秋月照见的离愁与哲思
“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唐·戎昱《秋月》)
秋月皎洁,却也常映照孤独。温庭筠笔下,采莲姑娘“红粉对寒浪”,实则是借月色掩藏思念;清代陈浦的“闭门不忍看,自上纸窗来”,写尽月光穿透心扉的无奈。
但秋月也能带来顿悟。杨万里说“古来除却月,除了这些之后更无秋”,将月亮视为秋天的灵魂;程颢的“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则借月色超脱世俗纷扰。
—
三、天地大美:月光下的山河与江湖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唐·刘禹锡《望洞庭》)
中秋赏月,不止于庭院小楼,更在壮阔山水间。赵蕃笔下的洞庭湖“平湖万里宽,秋月一天白”,月光与湖水交融,分不清天与地的界限;明代马麐的“十里金波秋浩荡,流光直到阖闾城”,则让月色化作流动的诗行。
即使是小景,亦藏大美。潘氏的“夜深人未眠,碧水荡秋月”,仅用十字,便勾勒出月光随波摇曳的静谧。
—
四、人生如月:阴晴圆缺中的豁达
“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明·徐有贞《中秋月》)
月亮的圆缺,恰似人生的起伏。李白写深宫女子“玲珑望秋月”,以月亮的恒常反衬人世无常;而赵崇森的“惟有月明无贵贫”,则道出月光对众生的平等抚慰。
最豁达的当属林光:“高步能忘扳桂念,不知丹桂是谁栽。”放下执念,才能纯粹地欣赏月光——正如中秋之夜,我们不必追问月亮的来历,只需感受它的清辉。
—
小编归纳一下:月光千年,情思如一
从唐代的温庭筠到清代的费墨娟,这些中秋赏月的诗词佳句,或温暖,或孤寂,或壮阔,或禅意,却无一例外地映照着中国人的灵魂全球。
今年中秋,当你抬头望月时,不妨轻声吟诵一句古诗——千年前的月光与此刻的月光,或许正流淌着同样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