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两农民获评职称?媒体:不必惊讶,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

农民评职称为何引发热议?

近日,河北石家庄两名农民李永平和于江获评初级职称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农民也能评职称?”不少网友发出这样的疑问。但细看这两位”职业农民”的成就——李永平的农场带动500余户增收110多万元,于江的农场服务5万亩土地,带动1.75万农户增收——这样的成绩单,评个职称难道不是实至名归吗?

其实,农民评职称并非新鲜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懂得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给他们评职称,正是对他们专业能力的官方认证。

评职称标准接地气,打破传统条条框框

石家庄市出台的《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实施方案》可谓”量身定制”。它打破了学历、论文等传统职称评审的硬性门槛,重点考察实际贡献:技术水平怎么样?带动了几许农户增收?产生了多大经济效益?这种”以实绩论英雄”的评价标准,让真正有本事的农民能够脱颖而出。

特别值得点赞的是,方案还设立了”绿色通道”。像取得农业相关专利或技师资格的农民,可以直接破格申报中级职称。这种灵活务实的行为,既尊重了农业生产的独特性,又为农村实用型人才开辟了上升通道。

职称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评上职称可不只是多张证书那么简单。石家庄市明确规定:中级职称农民可获得2000元奖补,还能优先享受新技术培训、承接农业项目等政策支持。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礼包”,让职称含金量十足。

李永平说得实在:”获得职称后能优先承接项目,这对农村引才留才有大影响。”确实,当农民看到评职称能带来真金白银的回报,天然会更有动力提升自身技能。这种正向激励,正是乡村振兴最需要的”人才密码”。

不必惊讶,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有人问:农民评职称是不是作秀?看看这两位”职称农民”的贡献吧——推广新品种、托管服务、带动增收,哪样不是实打实的成绩?现代农业需要专业人才,而职称评定正是人才评价的通行行为。给符合条件的农民评职称,恰恰体现了”职业无贵贱,行行出状元”的进步理念。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未来会有更多”持证上岗”的新型职业农民涌现。他们可能是”田秀才”、”土专家”,但正是这些扎根土地的实用型人才,正在书写着中国农业高质量进步的新篇章。因此,当看到农民评职称的新闻时,我们真的大可不必惊讶——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